降本增效与资源循环利用:脱硫工段的实践与成效

来源: 宁夏集团
编辑: 孙亚龙
发布时间: 2025-08-19
访问量: 82

在当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、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,如何在保障生产稳定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、资源循环利用,成为我们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。化产车间脱硫工段积极探索,从多个维度推出系统性措施,在降本增效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聚焦核心问题,明确改进方向

脱硫系统作为化工生产中的关键环节,其运行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,同时其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也关乎环保达标。基于环保部门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,脱硫工段将降低运行成本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核心目标,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,从纯碱使用、岗位管理、废液处理、工艺操作及用电控制五个方面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。

优化纯碱包装与运输,降本减损双提升

纯碱是脱硫工段的重要原料,其运输与使用环节存在的人工成本高、损耗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工段生产。对此,工段将传统的50kg小袋纯碱改为1000kg吨袋包装,并将人工搬运改为机械运输。这一改变带来了显著成效:在卸车环节,原来需要8人连续工作2小时,现在仅需3人工作1小时即可完成,大幅减少了人工投入;同时,拆包损耗率从8%降至2%,每年可减少纯碱浪费量相当可观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。

整合岗位职责,提升工作效能

为避免岗位间职责交叉、资源浪费的情况,工段推行“一岗双责”制度,将系统加碱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,使生产操作与设备维护工作有机融合。通过明确岗位权责,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,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,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,原本需要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工作,现在在一个岗位内就能高效推进。

推动废液资源化,实现变废为宝

脱硫工段产生的废液若处理不当,不仅会增加环保压力,还会造成资源浪费。工段通过技术改造,将脱硫废液经离心泵输送至提盐项目,从中提取盐分制成工业盐,而剩余的清液则回用到系统中继续参与生产。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,减少了废液外排带来的环保风险,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。

优化工艺操作,保障高效运行

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是确保脱硫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。工段经过反复试验与调整,将进脱硫塔溶液温度和进塔煤气温度从原来的≤42℃进一步精准控制在25-35℃之间。这一优化有效减少了脱硫塔填料结垢的风险,保证了塔内阻力稳定,从而显著提高了脱硫效率,使脱硫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,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。

合理控制用电,降低能源消耗

电力消耗在脱硫工段运行成本中占比不小,为实现科学用电、节约用电,工段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分阶段调整用电方案。在1月生产冀海高硫冶金焦时,工段运行3台泵,日均用电25000度;而在生产川弘低硫冶金焦时,仅运行2台泵,日均用电降至18000度。通过这种按需调整的方式,既满足了生产需求,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,大幅节省了电费支出。

成效显著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

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脱硫工段的降本增效与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人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,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显著提升,生产工艺更加稳定,能源消耗持续下降。这些措施的实施,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,还提升了企业的环保水平和市场竞争力。

未来,脱硫工段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,不断探索降本增效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方法、新路径,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(来源:宁夏庆华集团焦化公司化产车间 马国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