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装站作为重大危险源的典型代表,生产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密集、工艺流程复杂、安全风险突出,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。外来人员因对厂区环境不熟悉、安全意识薄弱,始终是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。因此,从严从实做好外来人员管控与培训,既是防范安全事故的必然要求,更是守护企业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。
外来人员入厂管理的核心在于“前置管控”,将风险拦截在厂区之外。需建立全流程预约机制,明确外来人员所属单位、身份信息、来访事由、活动范围及停留时间,由对口部门提前审核并报备安全管理部门,坚决杜绝“无预约、无
登记、无陪同”的“三无”人员入厂。
对于承包商、施工单位等长期作业的外来群体,必须加强资质审查:临时入场证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、安全培训合格证等材料缺一不可,同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,明确双方权责边界,特别是高风险作业的安全责任划分。针对临时访客,需要提前告知充装站风险点,如易燃易爆区域严禁明火、受限空间禁止擅自进入等,通过书面告知书或风险告知视频,让安全红线入脑入心。
对于外来人员的作业行为,必须严格执行“作业许可制度”。动火作业,受限空间作业,高处作业,临时用电作业等危险作业,需要提前办理作业票证,经公司领导,安环部、技术部门联合审批,现场落实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
外来人员离厂时,需交还临时证件、登记离场时间,携带物品需凭出门证接受检查,严防危险化学品或厂区物资外流。作业结束后,外来人员需要清理现场,现场监护人验收确认,确保无火种遗留,无安全隐患,监护人停止作业并验收作业票。
充装站的安全防线,既需要对现场人员的严格要求,更离不开对外来人员的精细管控。唯有将“严准入、实培训、强监督、重闭环”贯穿始终,才能让每一名外来人员都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而非风险制造者,为充装站筑牢不可逾越的安全屏障。
(来源: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充装站 坎赛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