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体会

来源: 青海集团
编辑: 王涛
发布时间: 2018-04-18
访问量: 6295

   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、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,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,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,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、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,帮助组织实现目标。那么,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,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审计工作,必须与时俱进,把好企业脉搏,紧跟发展节奏,求新求变,适时地调整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与重点,才能为企业管理者服务。下面是本人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粗浅的体会。

    一方面加大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力度,事前审计、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要有机的结合。事后审计只能查错纠错,不能防患于未然,且事后改正费时费力,同时对不可避免的损失也无能为力。只有将审计关口前移,发挥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时效性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,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从2015年实行基建控制价前期审核,表明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前移到事前审计的有效举措,从控制价中审减出一些不合理的费用,审减时只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协商就可以解决,提高了工作效率,有效的控制了基建成本。还有人事法务部设定了采购销售稽查员一职,也是事先控制的具体工作,有效的控制了不合理的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,已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下一步应继续扩大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工作范围及深度,并将事前审计、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,全过程、全方位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,形成有效的预警、预报系统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,力争将公司的管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,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。

    另一方面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。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,内部管理不断完善,公司经济活动逐步呈现有序状态,各部门及公司实体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,同时,由于每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,会计资料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、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,如果再从上述资料中揭露违纪违规问题,管理中的差错漏洞都难以从账面反映,将会大大削弱审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,必须及时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,来弥补这些不足。审计工作若要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,必须将管理审计作为今后的核心和发展方向,管理审计立足点高,定位在“管理、效益”四个字上,它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,可以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,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,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,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。

    内部审计的性质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,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,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,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内部审计智能,就是为所在的企业加强管理,提高效益,建立良好的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,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。作为审计人员应牢牢记住这些干好本职工作。

    (来源:青海庆华  李永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