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人

来源:
编辑: 王涛
发布时间: 2017-09-20
访问量: 5300

 

  凡事都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。

  读书也一样。

  记得学生时代,言情小说在学生中倍受欢迎,自制力差点的人总会陷入自己预设的爱情中,不能自拔。甚至有的人还会效仿书中主人公为爱殉情。

  还有一些人喜读成功学,往往进入误区,整日不思进取,执拗的,倔强的,充斥着一股无用的激情,一心想着复制别人的成功,最终是邯郸学步,一事无成!

  在此,可能会有人问:既然读书这么可怕,为什么还要倡导全民阅读呢?

  上面所说的案例并不能说明读书是有坏处的,只是读书的方式和选择的内容不当。

  所以说,读一本书,怎么读,读什么样的书,很重要。

  言情小说也好,成功学也罢,它传达的只是一种力量--爱的力量、鼓励的力量、激励的力量、自信的力量。我们只需吸收这种力量,不能一味陷入自己预设的美好当中,误入歧途。

  我出生农村。

  那里干旱缺水,土地贫瘠,沙尘暴常年居住。我们这一代人,一出生就肩负着改变命运的使命。父母一介农民,目不识丁。但是他们深知知识的力量,时常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,将来离开这里,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,在土地上谋生活。

  因此在孩童时代,物质的匮乏,一直在督促我好好读书,不敢有丝毫怠慢。

  长大后,时常会因为一些琐事焦虑、困窘、不安。但是只要翻开一本好书,这些“病症”就会被全部治愈,犹如一支葡萄糖融入我的血液,使我精神饱满,一切忧虑随风而去。

  最初的阅读,因为经济原因,没有能力买更多的书籍,都是碎片化阅读,这儿借本书,那儿讨张报纸,最多的还是看手机。

  所以,至今都有一个习惯,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一遍新浪新闻,上面的读书区是我的最爱。一次,我看到了赵美萍编著的《我的苦难,我的大学》,她以催人泪下的真实经历,客观公正的描述了自己的凄惨童年。后来我又在网上买了《我的苦难,我的大学》的修订版《谁的奋斗不带伤》,足足读了三遍,每一遍的感受都不同,内心却更加柔软,更加坚强。

  每当自己遇到不顺心,想要放弃时,我总能想到赵美萍,她小学文化,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读书,成为知音资深编辑,成为旅美作家,爱情事业双丰收!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

  这是一种奇异的力量,催人奋进。后来的后来才知道它叫正能量。

  不曾想自己一直都在承蒙这种正能量的关照,几年前的我是个又胖又黑的小土妞,对生活失去信心,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,生活的阴霾常年笼罩,一度失去自我,没有方向。读赵美萍,让当时在困顿中读书的我有了挣扎的力量。后来又读到村上春树,学着和他一样在工作的间隙里开始写字,也在春天里开始跑步,期待保持平坦的小腹和健康的状态。

  现在,所有的努力都看到了效果,我真的瘦了,很多人都说我的气色越来越好了,而且内心深处对很多不入眼的事都看的开了,眼里尽是美好,达到了空前的健康状态。

  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,我是一个不太善于交友的人,但是我不孤独,纵然我孑身一人,也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作陪,跟我对话,给我鼓励,赋予我力量。它无时不刻在我困顿焦虑之时说着:别怕,有我在!让我悬空着的心平安落地。

  很多人说,读书是学生时代的事,出了校门,挣钱才是最要紧的事,读书有什么用?

  读书有什么用?我只能说一无所用。但是无用就是它最大的有用。

  就好像旅行无用,听曲无用,参加活动无用......但是这些无用之事,最终会成为生命之重,会在时光中沉淀下来。每每想起,一如初见!

  读书也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,比起逛街,购物,买衣服,买包包这些事情就没有趣味的多,所以可能比起读书来,购买的经历更让人觉得满足。

  但是,物质只是生存,灵魂才是生活。读书就是这样,它就是灵魂,帮助我们指认高处的光,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,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
  (来源:新疆集团潘爱萍)